欢迎访问中华经济报道  今天是 2024年05月05日 星期天

全球股市

热门搜索:概念股金融股票

当前位置: 首页 > 保险

科技赋能保险业深度转型 中小险企能否“弯道超车”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郑嘉意 北京报道

深度转型的当下,科技正在成为保险业越来越重要的生产力。

2023年,保险业持续复苏。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披露,2023年,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5.12万亿元,同比增速达9.14%。在经济转型、人口变局和前沿技术发展的新局之下,中国保险行业将如何挖掘市场潜力、乘势而上,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

此前,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并将“科技金融”摆在首位,释放出将科技作为推动建设金融强国、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信号。

互联网保险即是保险业在数字化时代中的产物。2013年起,互联网保险崭露头角,10年间,保费规模由2012年的290亿元增至2022年的4782.5亿元,占到全行业原保费收入10.2%。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国互联网保险以32.3%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速增长,但当前渗透率仅为10%。

作为数字化时代的新兴行业,互联网保险该如何面对机遇与挑战,在监管指导下探索高增长与高质量发展并举?

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周延礼提出,互联网保险是保险业创新和发展的新引擎。面对新局与新机,必须积极拥抱变革,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提高服务质量,加强风险管理,保护消费者权益。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主任魏晨阳则进一步表示,未来,居民家庭财富管理新风口将出现;科技将助力健康险业务创新,服务 “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意义凸显。“伴随着创新型险种不断涌现,我们对互联网保险行业的转型升级抱有强烈的渴望。”

多元偏好推动小众险种走向市场

谈及互联网保险的消费变化和未来趋势,元保集团创始人兼CEO方锐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与元保集团联合发布的《2023年中国互联网保险消费者洞察报告》(下称《报告》)发布会上表示,消费者需求偏好日新月异,其意识更成熟、人群更细分、习惯更加线上化,这意味着,风险的精细化管理、产品的精准定制、线上渠道的建设是未来保险行业面对的新命题。

当下,互联网保险产品呈现出哪些趋势?

一是过往偏小众的保险受到特定人群青睐。从人口结构看,“不婚化”、“少子化”使得中国家庭结构呈小型化趋势,家庭抵御各类风险的压力陡增。不同年龄、不同收入群体,通过保险抵御风险、寻求保障的需求愈发多元化,个性化。

二是特定险种兴起。例如,宠物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加,宠物险广受青睐。《报告》显示,当前27%的养宠人配置了宠物险,以年轻的女性消费者为主;未购人群中35%的人计划购买,未来更多一线城市的中年人愿意买单,且男性消费者的购买积极性显著提高。保险机构精准感知和分析不同客群的多元化需求,推出有针对性的产品+ 场景覆盖,从而挖掘长尾需求,实现多元化增长。

三是家庭财产保险的需求也将从二线城市向三线及以下城市延伸。

《报告》指出,2023年,自然灾害在一些地区时有发生,令消费者开始关注到家庭财产保险在缓解灾后经济压力方面的功能。家庭财产保险在未来1-2年消费者计划新签的保险中排名第三,财产风险意识逐步普及。

同时,小众险种之外,面对同一款保障类型产品,细分客群的需求差异也愈发显著。例如,《报告》显示,20-30岁人群在选择保险时,主要看重“性价比高”;31- 40岁人群看重“产品保障范围大”;51-60岁人群看重“参保门槛低”。

科技成为重要动能

方锐指出,智能化趋势将为保险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随着通用大模型愈发成熟、成本逐渐降低,结合保险行业大量的数据训练和应用后,保险行业将迎来全面智能时代,未来保险将更简单,更个性和更智能。

在科技领域,以大模型、AIGC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新突破,为保险行业打开了智能化的新大门。

例如,在消费者购险最注重的“保司/平台有实力”和“理赔简单,赔付时间短”两方面,智能化服务正在生效。《报告》指出,“担心理赔困难或被拒”与“保险条款看不懂”是保险消费者近两年最核心的困扰,而智能化正是消费者感知最强的技术。

《报告》披露,共有71%的受访者认为智能化理赔提升了售后体验。当前,有线上理赔经验的消费者中,超八成对理赔满意。伴随大模型技术的深入应用,消费者对理赔的困扰有望进一步消除。

目前,大模型技术在中国保险行业的落地探索已初显成效,在客服、营销和理赔等场景中已有较好的应用案例。

方锐表示,AI技术正以惊人的迭代速度,拉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序幕。以元保为例,在理赔审核流程引入大模型后,单张医疗单据信息采集时间降至0.2秒, 线上一次性审核通过率达97%,推动理赔决策速度提升50%。

2024年,AI大模型将在中国保险行业加速落地实践。未来,“人工+大模型服务”的模式,将有望改变保险难懂、难投、难赔的印象,提升大众对保险的接受度,进而提升保险的普及度。

中小险企有望“弯道超车”

值得一提的是,多位业内专家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科技赋能或将成为中小险企“弯道超车”,发展“小而美”、“小而精”定位的重要机会。

从2023年保险业保费收入与净利润表现看,不论人身险行业或是财险行业,均存在显著的“马太效应”,行业收入主要集中在上市保险公司、头部机构中,中小型公司普遍面临较大经营压力。

元保集团联合创始人兼CTO王波对记者表示,在大模型方面,中小公司与大公司基本站在同一“起跑线”。“不管哪一级保险公司,大模型基本都在应用层面。因此,其发展主要取决于大模型的应用能力、数据能力与算力。这一方面,中小公司或有弯道超车的机会,能用更少的人实现很多公司累积的效果。”

王波举例表示,“之前我们有一款产品希望应用在客户端,但需要把各类条款、知识抽取出来,才能回答客户问题,这需要好几个人花长达一周的时间。但有了大模型后,一个人基本一天就能搞定,效率大大提升。”

阳光保险集团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杜新凯进一步表示,中小型保险公司利用大模型的关键在于战略。“这取决于他们是不是坚定地认为大模型能赋能保险业务。如果在战略上有正确的选择,那么技术和应用就会有更好的机会。”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中华经济报道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阿里云服务器